早晨刷牙擠牙膏,牙膏口比較大,一下擠出來很多,刷得滿嘴泡沫。想起來當年上管理學的一個案例,一家牙膏廠正為提高牙膏銷售收入發(fā)愁,高管們連著開了幾天的會,唇槍舌劍、熬夜加班、眼睛通紅,正當百般惆悵時,一位搞衛(wèi)生的阿姨在旁邊偶然聽了一耳朵,說“這還不簡單,把牙膏口開大點不就可以了嘛”一語點醒夢中人。想必各個牙膏廠領導也聽過,結果就導致了現(xiàn)在大大小小牙膏(除了賓館提供的——那是為了讓你省點用)全都張著大口,一擠好多的尷尬局面。
當年之所以學這個案例,老師是想讓大家知道逆向思維帶來創(chuàng)新,而這個案例如何就能說明逆向思維呢?學完了,也是一頭霧水。
好吧,搞了那么多年咨詢,我們來嘗試一下,看看常規(guī)分析工具能否解決這個問題呢,即用管理工具把“如何提高銷售收入”推理到“只要放牙膏口擴大1mm,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”?管理學有兩個相關的工具,一個是戰(zhàn)略地圖,一個是思維導圖。先看戰(zhàn)略地圖能否解決這個問題。
戰(zhàn)略地圖一般是這樣的:
詳細一點的,是這樣的:
基本上可以看出,戰(zhàn)略地圖很難解決這個問題。有平衡計分卡或戰(zhàn)略地圖的擁護者會辯解,戰(zhàn)略地圖是解決戰(zhàn)略問題的,這個牙膏口是技術層面問題,應該在各個業(yè)務層面或運營層面再分解,看看能否解決。
算你贏——但你這樣啥問題也解決不了,和那牙膏廠的一群高管有啥區(qū)別,你老板知道嗎?
思維導圖受到很多人推崇,再嘗試用思維導圖來看看是否有用。和一般繪制思維導圖不同的是,現(xiàn)在我們已經(jīng)知道了起點“如何提高銷售收入”,終點是“只要放牙膏口擴大1mm,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”,看看能否繪出這個問題分析圖。(為了簡化問題,我們就不用專業(yè)繪制思維導圖工具了)?
在這個案例中,假設產(chǎn)品面向單一市場和單一人群,第一步就是分解,分解的原則是盡可能完備、并且分解因素不相關。第一步分解結果是按銷售收入=價格╳銷售,你會有疑問,價格高了,銷量是不是會下降?按照經(jīng)濟學的供需曲線來看是這樣,但我們繪制這個圖主要是找出能影響牙膏銷售收入的各個要素,在得出要素后,再結合分解過程中的要素探索可行性。所以,接下來邏輯也遵循這個原則。?
第一個難點出在怎么將分析從購買量轉換到需求量上,這是我看到過的一組分析圖,這樣的分析其實到了提高人均銷量后其實再分解意義已經(jīng)不大,因為無論從人均購買次數(shù)還是單次購買量,其最終得出的結論必然是純粹的營銷手段。
那么,正確的姿勢應該是怎么樣的呢?碰到難以繼續(xù)分解的命題時,嘗試用“化學分解”而非“物理分解”。在這兒管理工具派上用場了,需要用到消費者決策知識相關知識,即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是受到內外部因素影響從產(chǎn)生的,所以購買量可以分解為需求量和營銷刺激兩個因素,如下圖所示:
接下來,我們將碰到第二個難題,即如何從單人需求量分解到從“擴大牙膏管口”這個技術路徑。首先牙膏單體價格低,是每日生活必需,屬于剛性需求產(chǎn)品,所以需求量主要為實際使用量,在這兒需要進行場景分析,可以細想一下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場景需要使用牙膏呢,口部清潔是必然的,也有很多人將牙膏用于其他清潔用途,那是否針對每一種場景設計相應的產(chǎn)品,并進而刺激需求就可以增加銷量,到這兒,我們似乎得到了一些有用的東西。
再向下分析,每次使用時我們用多少牙膏受哪些因素影響,清潔度、口感和時間約束應該是關鍵的三個變量。再從時間約束上來看,我們總算得到了我們這次分析想要的終點“牙膏管口”。當然,從單人需求量分析到最終結論這部分,畢竟非專業(yè)生產(chǎn)牙膏人士,所以技術上的瑕疵,大家不必太過于追究。
總算分析完了(心好累),整個分析過程中,用到了思維導圖相關知識、消費者行為知識、場景知識、還需要牙膏專業(yè)技術知識,進行了頭腦風暴。
最終成就感也滿滿,畢竟嘗試解決了一個比較困惑的思維問題,專業(yè)咨詢人士經(jīng)過不懈的努力,還是可以勉強和搞清潔阿姨的靈光一現(xiàn)競爭一下。
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迪和幫助!